白永成,國家一級演員,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;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理事。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主演話劇《梅蘭芳》獲得曹禺表演獎;第十二屆中美電影節獲得電視劇最佳導演獎。
今年,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熒幕上關于脫貧的故事也漸漸豐富起來。不久前,央視推出了白永成導演的電視劇《一個都不能少》,不僅展現了西北人民的勤勞致富,也看到了那里的美麗風光。該劇一經播出,就獲得徐崢、黃曉明等一眾明星力薦,拍了多年扶貧題材作品的白永成一面憶苦思甜,一面感嘆演員這份工作,應該為人民群眾服務,而不是眼中只盯著片酬。
檢察風云:《一個都不能少》是您繼《苦樂村官》之后操刀的第二部反映“精準脫貧”和“鄉村致富”的作品,這會形成一個系列嗎?
白永成:事實上,一共是三部曲,《苦樂村官》講的是扶貧,《一個都不能少》是關于脫貧的攻堅,第三部《美麗鄉村》將是一次脫貧的成果展示,這些天因為疫情,《美麗鄉村》工作暫停了一段時間,預計將于年底出爐。
檢察風云:通過您的作品可以看到,如今的農村已經舊貌換新顏,不知道當年您拍第一部《苦樂村官》的時候,是什么樣的場景?條件會不會比較艱苦?
白永成:三年前拍《苦樂村官》時,真的挺苦的。最難忘的是農家廁所,不僅臭氣沖天,家家還都養著豬,這其實是當地的一種廁所習俗,當地人認為廁所就應該和豬圈在一起。當時有一位攝影師,堅持拍了三天,就因為廁所的問題,身體產生了不適, 最后無法堅持,只能回去了。攝影師能換,演員不能換,女演員們就不喝水,只能整天憋著。
檢察風云:這次拍攝,條件是不是好多了?
白永成:這次去張掖拍《一個都不能少》,出發前,我其實還是有點擔心廁所的問題,結果到了村里一看,再也沒有三年前和豬圈連在一起的那種廁所,家家戶戶都有了潔凈的衛生間。后來我們才知道,原來扶貧辦幫助家家戶戶改建了廁所,我這次去的村里,還看到了五星級的廁所,和五星級酒店一樣的標準。短短三年時間,變化太不可思議了。
檢察風云:您提到張掖,為什么要選擇那里作為取景地?
白永成:我對《一個都不能少》要求是保證每一個特效、每一幀畫面都盡可能無憾。因此,選擇拍攝地也是費了很大周折,起初選擇了陜西咸陽的袁家村和白村,臨近拍攝,我總覺得缺點什么,盡管這兩個村也很有特點,但相比我給自己定下的渾然天成、自帶美學特征還有一定的距離,這個時候,拍攝《苦樂村官》時任天水市市長的楊維駿先生上任為張掖市委書記,邀請我到張掖看看景致,我們到了張掖后,丹霞地貌、冰溝峽谷地貌、扁渡口萬畝花海等一下子把我的眼球給吸引住了,所以全組立即西撤將近1200公里,駐扎在張掖建組籌拍。
檢察風云:您為什么對鄉村劇情有獨鐘?
白永成:我從小隨父母在甘肅的夏官營機場長大,那里非常貧瘠,周圍人的生活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。我小學讀的是當地的東風小學,中午吃飯都是自己帶,我家還好一些,可以帶白面饅頭。同學們大多吃的是土豆、玉米,或者是玉米面做的“碗坨子”,就是直接把玉米面放在碗里面蒸一下就吃。
檢察風云:小時候有沒有因為貧困遭過罪?
白永成:由于貧困,哥哥、姐姐下鄉插隊落戶后常常餓肚子,有一次,母親讓我送點咸菜肉絲給20公里外的哥哥姐姐,一場大雪,讓我在白茫茫一片的山中迷路了,竟失蹤了兩天,把母親裝在罐頭中的咸菜肉絲也全都給吃了。我那時候去蘭州上學的路上,雖然只有四十幾公里的路程,但要坐上三四個小時又臟又臭的班車……
檢察風云:這次在張掖拍戲,也在甘肅,有沒有回去看看當年的班車?
白永成:這次回去拍戲,我還真特意去看了看,那些苦都已經成了回憶,再也找不到了。
檢察風云:帶著演員拍戲,演員們有沒有下鄉體驗生活的過程?
白永成:我對演員造型從貧富差距著手,要求既保持中國西部農村特有的色彩,更加強互聯網導致城鄉無差距的時代特征,堅持演員造型與當地農民要一致。由于該地區海拔高,紫外線強,當地人膚色普遍黝黑,男演員們為了讓自己飾演的角色更接近生活,更富有煙火氣,硬是把自己的膚色曬黑,當時拍攝與群演一起的大場面戲時,男演員們被當地村主任誤認為是本土群眾演員,通知前去領盒飯和補助費。
檢察風云:在走進鄉村的過程中,您覺得鄉村扶貧面對的問題是什么?
白永成:其實現在扶貧的難點是“扶志”,雖然互聯網時代信息發達,農村人在一起也可以談論巴黎時裝周、奧斯卡, 但是,個別地區有些多年沉積的陋習和陳舊的思想觀念,等、靠、要的習慣還是很嚴重,即便是物質上已經脫貧了,但思想上不脫貧,返貧的現象很有可能還會出現,所以,我們這部劇就是想給他們念念“致富經”,能夠潛移默化地教他們一些致富的具體方法和扶貧的經驗。
檢察風云:不過,現在很多農村里, 年輕人少,都向往外面的世界,鄉村要如何吸引年輕人“歸巢”?
白永成:讓年輕人回鄉村,這個問題太重要了,就像《一個都不能少》的后幾集,重點就在這個問題上。如何解決“空心村”,讓農村真正熱鬧起來,有人氣,是扶貧探究的重點。用發展文化、體育、演藝等項目,吸引外出務工的青年人回鄉創業致富,也能夠提供更多的崗位給那些愿意去鄉下“呼吸”新鮮空氣的城里人就業。
檢察風云:您對演戲要求很高,如何管理演員呢?
白永成:你到橫店去看,那些年輕演員基本上沒有劇本就演不了戲,看一句說一句,是這樣的一種狀態。但我是軍事化管理,我對劇中的年輕演員說,要拿著劇本你就別來。要把明星的范兒擺出來的話,我覺得這個戲是演不好的。所以我在拍攝時,還做了一個非常嚴格的要求,不準演員把劇本帶到現場。
檢察風云:現在演員片酬都很高,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?
白永成:以前我們學的是表演,畢業后演戲就是一份工作。但現在炒作下,演員的收入高不可攀。就這么一份工作,你一下子(掙)幾千萬,你憑什么呀?一段時間,很多影視劇制作的時候,首先就在想這個演員有沒有流量。我覺得這個目的就不純,所以最后呈現的東西絕對有問題。影視制作,首先是考慮劇本有沒有藝術價值,角色選擇是否合適,不能為了商業利益去選角色選劇本去炒作。以前做戲大家都說流量,但流量并不一定帶來好的收視,觀眾不一定認可,對吧。
檢察風云:您是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,也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了很多年, 現在又開始做導演,今后您是想專攻導演還是會繼續演戲?
白永成:到了這個歲數,應該沉淀下來。相比單純做演員,做導演可以抒發的東西更多一些。我的心還在話劇上,話劇舞臺確實是比較寂寞的,收入也少。但行業內還是有一大批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堅守,比方說濮存昕,他一直在舞臺上,這些年他幾乎沒有什么影視作品。
我也一直在尋覓好的話劇劇本,最近,在準備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話劇《老板不見了》,寫的是前幾年影視行業的種種怪象,諷刺了高片酬以及資本下的影視圈。我還是希望安安靜靜地去演話劇。舞臺上創作人物的感覺太美了,那種我中有你的感覺,是極端享受的。這個和流不流量、能掙多少錢都沒有關系。
意見反饋
×